除了分數外的照片順序不反映賽況跟表演順序,救回來就不錯了,我記得開賽四分鐘比數是 10-2 湖人領先,唯一兩分還是林書豪上籃拿下的
第一節完比數是 30-22 湖人領先
跟林書豪互守的不是 Kobe,而是控衛 Chris Duhon
第二節比數拉更開, 58-45,火箭隊命中率低到只有 32%,看 Kobe 一個人表演
難得有他 action,這球沒進
比賽越來越難看,注意力轉到其他事物上,火箭隊吉祥物惡作劇,如果嚇到有心臟病的人或跌倒骨折就不好玩了
再次切入,結果被 Howard 賞了大火鍋
比數稍微近了一點,但就是拉不近五分內,第三節結束 83-73 湖人領先
整個第四節我不記得有看到林書豪上場,只打了二十分鐘,八投二中拿四分,從尼克隊到火箭隊都替補他的 Toney Douglas,差不多是第十一個替補的位置,這場比賽如酒蛋附身
林書豪得分跟犯規一樣多,不過第四節犯規四次還是可以上啊,教練就是把他冰板凳
開始反攻的關鍵在於對罰球很差的 Howard 故意犯規也不讓 Kobe 進攻,十六罰只有八進,我覺得很奇怪,又不是沒有其他長人,知道火箭要對他犯規,為什麼非留他在場上不可?
十六秒,沒有四分球,這比賽應該贏七成了....
結果湖人投進一個三分球,現在換湖人犯規戰術了
這場比賽真的不到最後一秒不知道誰贏,107-105 火箭勝利,火箭先發命中率都差,替補 Douglas 拿了二十二分,事後諸葛看來我賺到了,因為接下來連輸三場
看完心想林書豪坐板凳是遲早的事,12/7 客場對馬刺 114-92 慘敗,完全被 Tony Parker 比下去,linsanity 近夢醒時分時三天後在主場一樣對超強的馬刺,王牌球員 Harden 掛傷號只能靠林書豪,個人拿三十八分七助攻,拼到延長賽才輸球,真的讓我很困惑
實力只能得四分的球員沒可能三天後對同一隊拿三十八分! 如果他是只會往右切的 one-trick pony,那怎麼能在老手 Tony Parker 防守下拿三十八分? 唯一合邏輯解釋是林書豪實力仍在,但只有在主力得分手缺陣時,捨他其誰時才能發揮,主力得分手一回來他出手次數大減,容易對過去投不進的患得患失,拼命投的話就不會記得,對照尼克隊時期,讓他率領的一堆替補球員表現都比季賽平均好,Stoudemire 跟 Anthony 歸隊後就跟現在一模一樣的低迷
對 NBA 我算外行,來美國只看棒球跟 football,不過結論很明顯,真正的林書豪無法在 Harden 或 Anthony 系統中發揮實力,只有三條路: 要嘛移植寫輪眼給他,完全模仿他不熟悉的 Harden 前隊友 Westbrook(緩不濟急),要嘛叫他率領板凳隊(逃避問題),要嘛叫 Harden 去融入林書豪系統,在林系統連替補都能打好,怎麼會壓縮 Harden 的表現呢? 數據不會降低多少,對手多了一個要防守的人給他更多空間發揮,季賽還有六十場,用十場來實驗這種打法,失敗了大不了跟現在一樣進不了 playoff,成功了火箭就脫胎換骨,why not try it? 三年內火箭都要靠林書豪,花點時間讓他成長絕對有益無害
林書豪當然有明顯的缺點,但教練的任務不是要把每個球員教成酒蛋,而是佈置使其最舒適最有效率的進攻系統,用戰術跟小組合作掩護其短處,短期內無法改善林的跳投,就不要把他擺在射手的位置嘛~ 而且火箭隊防守問題更大,數據上禁區防守是前五名,但球權轉換後十秒內丟分率是聯盟最高,代表不會防快攻,如何調整是教練的問題
還有一篇,各位可能會最喜歡,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