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飯時拿店家訂的旺報來翻,差點沒把午餐吐出來:
馬英九總統近來針對大陸民主化及香港政改問題有不少講話,關於香港占中運動,馬英九表示,台灣民眾很關注香港的政治發展,審慎觀察中共能不能實現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普選特首,50年不變」的承諾。他還表示「支持香港的民主,但反對用暴力方式達成訴求」,他對台灣學運也是採用同樣態度。
至 於大陸民主化的問題,外媒記者問馬英九「認為中國大陸是否會真正實施民主?」,馬英九表示「從來不會妄想中國大陸會很快走向民主,台灣的努力,是希望證明 給全世界華人社會,一個本來是舶來品的民主,在也可以生根、發芽而且成長為一棵大樹」,他表示「這是我們存在很重要的一個理由」。
馬 英九的談話既表達了對香港民主的關心、對台灣民主的優越感,也多少表達了不認為大陸民主能一步登天的穩健。當然,馬英九談話有與大陸在民主問題上較勁的意 味,甚至把這種「民主競賽」當作是台灣「存在很重要的一個理由」。更重要的是,馬英九的民主觀還是典型的西方中心思維,他認定的民主政治還是歐美模式,因 此他非常內化的把民主之於台灣稱為「舶來品」。
馬英九強調台灣民主的優越性,自然有某種「兩岸民主競爭論」、「兩岸政治體制競賽論」的意味,結合馬英九的「台灣民主舶來品論」來解讀,就出現了比較民主這個「舶來品」,究竟在大陸、還是在台灣生存發展的轎好的課題。
馬英九的觀點,其實是台灣多數人的觀點,這樣的想法其來有自。因為,絕大多數亞洲國家和地區並沒有自行發展出近代西方意義上的民主體制、民主政治,亞洲的民主體制、民主政治不是本土自我發展的產物,而是從西方國家輸入,包括理論與實踐。
專研中國模式的新加坡學者鄭永年,概述亞洲民主政體的產生途徑,首先是「殖民地遺產」,香港的民主是典型例子,台灣在日劇時期的境遇也是另外的例證。其次是 西方對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占領」,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對日本的占領就是典型的例子。這種西方國家武力催生下的民主,固然發展迅速,但確實存在扭曲與變態。 第三,是在外部壓力下的內部民主化,也就是統治集團迫於「外部地緣政治壓力」,透過民主化來繼續求助西方和美國的支持,同時統治集團也面臨內部的民主化壓 力,因而水到渠成,韓國和台灣是典型例子。
無論是哪種型態的民主化道路,亞洲國家都缺乏時間與空間發展適合自己國情,結合自己政治社會發展脈絡的民主體制。這和西方國家的民主有著重大差別,也是導致亞洲式民主、台灣式民主出現扭曲變態的根本原因。
西方民主以雅典城邦政治為理想範本,在王權、貴族與平民相互角力中誕生,因而發展出一種不是你死我活鬥爭,而是妥協與合作競爭的制度,用鄭永年的話來說存在 一種「妥協文化」。民主政治儘管存在鬥爭和衝突,比如選舉,但其主體還是妥協,在鬥爭之後,須達成合作,否則,民主政治就無法運作。這是內在於西方社會的 政治文化,形塑了西方民主的運作模式。對台灣而言民主是舶來品,政治文化中並不包含競爭與妥協的DNA,當我們認定「民主是好東西」而全盤吸收時,並沒有 時間,也沒有能力檢討自身的政治傳統與政治文化,逐步剔除、淘汰傳統政治文化中的不利因素,讓舶來品轉變成本地貨,變成有著優良品質的台灣製造。
以台式民主來說,民主運作未能結合傳統以民為本和中庸之道的思維,發展出人民利益優先於黨派私利、競爭優於鬥爭、衝突必須妥協的思維與運作模式,反而結合了傳統政治文化中「家天下」、「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遺毒,西方以「競爭」和「妥協」為本質的民主政治,已劣化成你死我活的鬥爭政治。
當我們討論兩岸政治體制孰優孰劣,探索大陸與台灣民主政治發展路向時,必須真實面對民主舶來品的本土化過程,重新思考如何從大陸與台灣的國情出發,共同摸索出一條適合中華民族的民主道路,尤其台灣,不能僅僅拿著外來的尺度來測量比較。從中華文化的核心出發,這樣的兩岸民主競爭才具有紮實的意義,也才真正兩利於兩岸一家親的大局。
自由跟旺報我都看,自由比較符合我的意識形態,但我必須說其社論推論不夠嚴謹,太訴諸情緒跟鬥嘴,而旺報社論跟名家意見(就是范蘭欽,銀正雄,尹啟銘,石之瑜之流)則是四平八穩的腐臭,像開了埃及法老王的棺木,溢出千年的腐敗味
這篇社論腐敗在哪呢? 我用邏輯集合來說明
中華政治文化={家天下,成王敗寇,..........}
西方政治文化={競爭,妥協,.........}
台灣政治文化=中華政治文化遺毒(文中所稱)∪西方政治文化
∴ 要從兩岸國情出發,共同摸索出一條適合中華民族的民主道路
喂喂,國情不就是政治文化,從中華國情出發的民主道路不就繼續保有家天下,成王敗寇等遺毒嗎? 遺毒不是該去除的嗎? 去除家天下,成王敗寇,那還是中華政治文化嗎?
中國傳統觀念是誰打下天下,天下就是誰的,共產黨建立新中國,所以三個代表中共產黨"代表全中國人民的利益",不利共產黨就是不利新中國; 國民黨竊佔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靠美國人打贏日本,所以中華民國是國民黨的,不是國民黨執政中華民國就亡了,每次選舉都是中華民國保衛戰; 李光耀是新加坡國父,他的人民行動黨就是天,反對者被行政跟訴訟騷擾,被司法剝奪參選資格
成王敗寇,對的人怎麼會輸? 所以王對寇錯,幹嘛聆聽錯的,跟錯的妥協? 因此只要我立院席次多,就該讓我過任何我想要的法案,幹嘛納入寇的意見?
中學家總是引幾段孟子來證明中華文化中也有"以民為本",中式民本說穿了就是人跟寵物關係: 絕大多數人都會同意要愛護寵物,注重寵物需求,但寵物絕對不許上桌吃飯; 儒家告誡君王該愛民,傾聽民意,但君臣民的上下關係不容僭越,不管君王如何暴虐無道,臣跟民只能一直諫,磕頭到死或被砍頭,跟西方"人民可以推翻皇帝或政府"差遠了
中華文化對於和的要求可說是病態,是非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不要吵,中庸之道翻一面就是和稀泥,缺乏追求真相的勇氣跟耐心,怕吵的人群不適合民主,因為民主就是讓人人能跟願意說話
結論: 本質是"家天下","成王敗寇"的中華政治文化種子,怎麼開得出真正以人民為主的民主之花? 還民主競賽咧,共產黨有要跟我們玩嗎? 根據中華文化,中華民國跟國民黨是敗的寇耶,敗寇就該吊起來示眾
留言列表